(文章轉自環(huán)球網(wǎng))
當盤點2020年親歷的重大事件時,海外同胞大概都會想到同一個關鍵詞——“抗疫”。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繼而肆虐全球,海外同胞先是捐款捐物,積極支持國內(nèi)抗疫,隨后配合防控,參與當?shù)乜挂?。他們的赤子心、愛國情不僅在國家需要時沒有缺席,也延伸為與第二故鄉(xiāng)共克時艱、共抗疫情的行動,為中國和全球抗疫做出了重要貢獻。
農(nóng)歷辛丑牛年春節(jié)將至。本是團圓歡聚時刻,但隨著北半球寒冬來臨,新冠病毒再次趁勢反撲,全球多國疫情呈現(xiàn)加劇蔓延態(tài)勢,入境和中轉管控措施相繼收緊。一些同胞權衡旅行風險、政策變化、往返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選擇“非必要不旅行”,繼續(xù)留在海外,也有些同胞因自身、家庭或工作方面的種種客觀情由,將回國提上日程。
筆者注意到,近期多家中國駐外使領館集中發(fā)布提醒,呼吁來華人員接受新冠病毒核酸和抗體檢測后“閉環(huán)管理”,避免去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最大限度減少與外界接觸。這樣的提醒并非空穴來風。從最近的境外輸入病例倒查情況看,多人恰恰是在通過檢測后,回國前甚至回國途中“中招”。
據(jù)當事人回憶,有的在完成檢測后仍堅持到公司上班,其間還與客戶面對面談業(yè)務;有的利用檢測后、回國前的時段外出購物,抓緊時間填滿行囊;有的在進行檢測前后連續(xù)多日出門聚餐,甚至到居住地以外城市參加聚會;有的抓住借道第三國的機會,在中轉國購物、觀光,體驗異域風情……盡管具體在何處染疫難以查證,但他們無一例外吃了放松警惕的虧,導致自身為防疫付出的艱苦努力功虧一簣。
看到他們的事例,想起那位去年自意大利回國的女留學生,經(jīng)歷四段航程、輾轉28小時,堅持“不吃不喝不摘口罩”,回到國內(nèi)第一時間申報。她的自律行為被網(wǎng)友們稱贊為“教科書式回國”。她說“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nèi)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壓力持續(xù)加大,多地出現(xiàn)散發(fā)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從溯源調查看,部分病例與境外輸入有關聯(lián)。多位專家指出,春節(jié)期間疫情防控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很關鍵。海外同胞歸國心切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安排妥當行程的同時,千萬要做好個人防護。這既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也是為國家和社會抗疫助力。
也許有人要問,怎么做好行前和途中防護呢?筆者看來,除了買好回國機票、約上相關檢測,至少還有幾點需注意。檢測前一段時間盡量少外出,萬一因感染導致檢測不通過,還得被迫調整行程。檢測后、登機前,盡量居家自我隔離,以免在哪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中招”。登機時和登機后,嚴格遵照機組要求,戴好口罩,做好防護。需要轉機的,暫時壓制一下購物或觀光的念頭,繼續(xù)保持警惕,堅持不摘口罩、保持距離。
有道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近日,多國因疫情反彈升級入境防控措施,國內(nèi)多地也倡議“就地過年”,春節(jié)“非必要不返鄉(xiāng)”。筆者建議,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避免跨境流動,堅持“非必要不旅行”,降低旅途染疫風險。如果確有必要、急需回國,一定要做好做足防護,切莫重蹈“大意失荊州”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