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從哪兒開頭呢?就從2015年4月28日收到英國駐阿布扎比簽證中心的簽證拒絕通知書那天起吧,Z愁眉苦臉地跟我說大UK是去不成了,改其他地兒吧,兩個人碰頭了合計了十分鐘,一拍大腿決定去土耳其。為嘛?嘗過簽證被拒的苦楚后自然要選擇一個閉著眼都能出簽的國家,近日對中國游客展開大笑臉張開懷抱打開各種便利,且地理位置又與阿聯(lián)酋十分相近的土國自然成為了不二之選。
果不其然沒有讓我們失望,網(wǎng)上申請-繳費-出簽-打印一氣呵成(聽說現(xiàn)在可用銀聯(lián)卡網(wǎng)上支付),整個過程沒用20分鐘。就這樣,5月15日下午,從阿布扎比到迪拜的2個小時大巴加計程車后,我們?nèi)缙诘巧狭薋LY DUBAI的航班。又繼續(xù)經(jīng)歷四個半小時,在一個晴朗的月夜,如期登陸伊斯坦布爾。
出發(fā)~
【DAY 0/伊斯坦布爾初印象】
薩比哈機(jī)場人聲嘈雜,映入眼簾各種面孔,有在阿布扎比常見的中東深色皮膚大眼睛,有神情冷淡的歐洲白皮膚大高個,也有吊帶拖鞋大行李的美范兒。急匆匆奔到大廳辦理本地手機(jī)卡,柜臺后的小哥頭也沒抬地指指一塊英文費用表,見我們不明就里只好起身操著不甚流利的英語告訴我們外面的便宜...真是古道熱腸的好小哥。
這時候有個穿著夾克的當(dāng)?shù)厝四弥粔K牌子走了過來,問我們要不要搭車去城里,價格是每人20歐,我倆猶豫了一下還是作罷,心想還是自己體驗為好。這不一出門就望見大巴士,隊伍排得老長,價格么,每人25TL。
坐shuttle bus的過程不表,窗外黑漆抹烏——那時已經(jīng)快晚上10點了。又歷經(jīng)一個小時終于到達(dá)了市里的巴士集散地(相當(dāng)于交通樞紐中心,回程也在此坐大巴去機(jī)場),剛跳下來,一群本地黑幫...不,黑車司機(jī)唰地圍上我們.....七嘴八舌,定神一聽都是問: taxi? where?好嘛,各國人民日常百態(tài)都差不多嘛,這點跟我大X朝很多的碼頭是一樣一樣的。
可人么,就是有這種懷疑心理,覺得被上趕著的買賣都要吃虧,特別是初來乍到,覺得自己找的才踏實。于是我們殺出重圍沖到路邊,隨機(jī)打了一輛路過的出租去老城區(qū),結(jié)果被司機(jī)硬生生把十分鐘的路程繞成了半小時。
不過好處就是,在伊斯坦布爾如迷宮般的街道小巷里穿梭,讓我對這個城市有了第一個直觀的認(rèn)識,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蜿蜒曲折,高低起伏。
為了進(jìn)一步說明,在此用我粗淺的文字編輯一下相關(guān)資料,讓感興趣的盆友先有個感性認(rèn)識。
讀到有關(guān)土耳其介紹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土耳其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具有極其顯要的地理位置BLABLABLA”,然后就是一連串被爭奪被占領(lǐng)的史實,幾經(jīng)易主幾經(jīng)浮沉,終成現(xiàn)如今的土耳其共和國。
那怎么這地理位置就顯要了?
摘自百科——“土耳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并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
首先它連接歐亞。這是一句直白的描述,因為土耳其的國土確實是一部分在亞洲,叫做安納托利亞半島,而另一部分在歐洲,人稱色雷斯地區(qū)。對其分割的就是土耳其海峽。
其次,土耳其海峽又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它由三部分共同組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以及達(dá)達(dá)尼爾海峽。
如此顯著的交通要道,黃金地段,造就了土耳其極其重要的軍事地位和多舛的命運——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再說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伊斯坦布爾海峽。觀名知其意,伊斯坦布爾市也被其一分為二:一半在亞洲,一半在歐洲。臨著海峽的地理位置,加上本身就多山丘,伊斯坦布爾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蜿蜒崎嶇高低起伏的地勢也就不難解釋了。